李美燕
2020 |
李美燕譯 高羅佩原著,《琴道》。杭州:西泠印社,2020年初版。 |
簡介 |
本書為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研究中國古琴的著作。1935-1942年,高羅佩來到東亞地行文化研究,對中國古琴產生濃厚興趣,以英文寫成《琴道》一書,此書旁征博引,將古琴樂譜、各種琴學著述,以及涉及古琴的文獻資料精心譯成英文,並加註釋,被認為是古代琴學研究領域的之作。 本書內括古琴原始資料、琴人的心境與原則、琴曲的意義、指法的象徵符號、關於古琴的故事、古琴相關文獻、古董古琴等,並附精美插圖。對古琴深有研究的教授李美燕翻譯的版本文字優美,可讀性強。 |
書封 |
|
2018 |
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下冊)》,香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2018年初版。 |
2015 |
李美燕譯 高羅佩原著,《琴道》,台北:聯經出版,2015年初版。 |
簡介 |
古琴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不僅僅只是一種樂器或一個樂種,而是代表著中國傳統士人文化的傳承。長久以來,古琴文化都以小眾文化的形式流傳,形成一個屬於「琴文化」的圈子,這個圈子以非常保守的方式來傳承及保存這一傳統,這種近乎宗教式的情懷,常讓古琴文化陷於流派式的發展,更不用說用非流派的方式進行對於古琴的研究。 1935至1942年之間,荷蘭籍漢學家高羅佩來到東亞地區進行文化研究,主要停留地點為中國與日本,在這段期間,高羅佩對中國古琴產生濃厚興趣,以英文寫成《琴道》一書,此書旁徵博引,將古琴樂譜、各種琴學著述,以及文學美術中涉及古琴的資料精心譯成英文,並加注釋,1940年由日本上智大學出版,英文書名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in Ch’in Ideology,被認為是古代琴學研究領域的權威之作。 高羅佩以西方人身分涉入中國古琴文化,是非常特殊的狀況。誠如他在引薦巴克曼進入天風琴社時所說:「只有掌握了這門藝術並且按照嚴格的規則從事它的人們才可以入會。」高羅佩卻在天風琴社這個聚集了許多中國重要文化人的琴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得到中國人的認同。
基本上,高羅佩對於古琴文化視為「整體文化系統」裡的一部分,認為古琴是整體中國文化的一種反映。同時,高羅佩也常站在異文化的角度來思考中國古琴的問題,誠如這一時期的其他漢學家一樣,他們以本身具備的宗教、哲學、科學知識和觀念為基礎來研究漢學。特殊的是,高羅佩同時涉足古中國雅文化與俗文化的範疇,他所理解的中國,或許便是他涵泳於其中的中國,不需要學術的沈重包袱,不需要理智的認同或批判,但可以任性而做,率性而為,做一個撫琴而詠、聰明睿智的東方主義外交官員,這麼特殊的高羅佩,可以給中國研究者更多的好奇探索,研究他,也研究他所研究的中國文化。
《琴道》一書所帶給我們的收穫,不只是在古琴文化方面的認知,更重要者是,高羅佩在書中引用不少西方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透過他所搜集的材料使我們對陌生的西方學術界有了更多的認識,而這本書中甚至還保留一些今日已罕見的資料。因此,這本譯著的出版將使不同需求的讀者因此而受惠。 |
書封 |
|
2010 |
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冊)》,香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2010年初版;2012年修訂版。 |
書封 |
|
2002 |
李美燕,《琴道與美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
書封 |
|
2000 |
李美燕,《《老子》人本思想的教育意義》,屏東:屏東師院出版,2000年。 |
2000 |
李美燕、梁中行、黃均人合譯,《音樂學導論》,高雄:麗文出版,2000年初版;2007年初版二刷。 |
簡介 |
《音樂學導論》是譯自英國Macmillan出版的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裡 Musicology 的內容, 這是我國第一本音樂學導論的中文譯作,本書可謂是音樂學者、音樂系的師生或叢於音樂愛好者欲了解音樂學的入門之作, 內容十分專業完整,因此,藉由此書之導覽,相信能夠引發更多音樂研究者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使音樂學系聯於學術領域的多元面向,能夠獲得開發與重視 |
書封 |
|
1999 |
李美燕,《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高雄:麗文出版,1999年初版;2003年第二版。 |
書封 |
|
1998 |
李美燕,《中國古代樂教思想(先秦兩漢篇)》,高雄:麗文出版,1998年。 |
簡介 |
包含教在先秦文化中之理想與實踐、由先秦諸子的樂論看樂教思想的發展、秦漢時期融匯諸家樂論之樂教思想的主要課題及樂教思想影響下的雅樂審美觀。 |
書封 |
|